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早春三月开展大调研 不忘初心探寻梁家河精神 ——记梁家河调研之行

  • 发布时间:2018-03-23
  • 来源: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为贯彻市委大调研部署,切实将“延安精神”“西迁精神”“梁家河精神”作为我市追赶超越的精神动力。3月13~15日,在校委的指示安排下,梁家河调研组一行赴延安及梁家河开展为期三天的梁家河大调研。
      13日下午,调研组在延安市委党校,与刘延生校委委员及从事梁家河教学科研的党校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各位老师就教学中关于梁家河的成果和体会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品质的塑造意义非凡,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所形成的实事求是、乐观自信、认真学习、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对领导干部的成长有重大的意义。

 

       14日一早,在延川县委党校校委委员亢婉红的陪同下,调研组赶赴文安驿镇梁家河村。与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插队时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老人进行了座谈。老人给我们亲切的介绍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大队书记带领大家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办铁业社、代销店的情形,把我们带回到总书记在青年岁月里奋斗的场景。老支书说他对习近平总书记印象是低调、务实、不张扬。老支书给我们看了他学习记录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笔记。在交谈中了解到,老支书刚从医院做完手术回来,看着他裹着纱布的双手认真翻阅手抄笔记本的样子,调研组成员深受触动。

     调研组来到前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石春阳家,与石书记进行了座谈。石春阳说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梁家河这个条件艰苦、山大沟深的地方,来时最小,走的最晚,正是这七年使他认识了解了农业、农村、农民。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梁家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通了天然气,村民住上了楼房,办起了养殖场、醋厂、成立了乡村旅游文化公司,发展循环农业,开展产业脱贫,尤其是通过环境整治,实现了梁家河村美化、绿化、亮化,村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现在水清了、山美了、人更富了,2017年梁家河更是入选“中国最美乡村”。

 

       调研组来到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住过的刘金莲家,刘大娘说总书记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这里”,时时挂念着梁家河的村民,每次只要给他写信,无论多忙都会回信。2015年重回梁家河更是吃穿住用行事无巨细的关心她,大娘说着说着感动的流下了眼泪,让每位调研组成员深受感动。

        调研组认真参观了知青旧居、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带领大家修的沼气池,办的铁业社、代销店,感受着总书记带领村民生产劳动的场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能够深深体会到梁家河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有大学问,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走一走、看一看、深入的学习、思考,对党员干部党性锻炼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撰稿:党莹莹)


 
[网络编辑: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