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今年8月举行的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强调,“要在落实重点任务中放大优势特色,贯通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一个优化、六个建设’重要要求,走出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新路子”。当前,西安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经济发展,更是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立足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命任务,深入结合西安发展实际,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城市对经济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既是西安自身加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当前,西安在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许多短板不容忽视,特别是城市对经济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仍显不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仍有差距。从产业体系来看,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够紧密,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效率较低,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从资源环境来看,主要是本地水资源极度短缺,土地供需矛盾尖锐,建设用地紧张,耕地保护压力较大。同时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长期存在,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从基础设施来看,主要是交通拥堵问题有所缓解,但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偏低;市政设施配套不够完善,部分区域存在供水、供电、供气不足的情况,排水管网老化,污水处理能力有限;智慧城市建设相对滞后,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有待提升,难以满足城市现代化管理和生产生活需求。
正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当前,西安城市发展已经“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面对新形势、新变化,需要我们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基础上,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持续扬优势、补短板,力争走出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新路子,为全面提高城市对经济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奠定基础。
赋能产业体系升级,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产业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确保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持续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光子、大数据、卫星应用等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孕育着全新的产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重塑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是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是战略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我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结合西安发展实际,我们应重点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领域加快布局,力争开辟新赛道,打造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四是要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资源环境保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充足的资源供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一是强化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要以建设节水型城市为抓手,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制定节水标准和规范,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加强工业、农业和生活节水。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中水在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领域的回用率。加强水资源调配,优化水资源配置,千方百计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二是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要通过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需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确保粮食安全。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要以秦岭生态保护和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深入推进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率,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配套能力
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城市对外交通联系,提升城市交通枢纽地位。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优化道路网络结构,持续缓解交通拥堵。要加快建设西延高铁、西十高铁、西安东站等铁路项目;加快西安地铁四期规划报批工作,推进地铁后续线路建设,加密地铁线网;要实施城市快速路建设工程,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二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国家城市更新相关政策,加大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市政设施的保障能力。加强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高城市管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加强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能力。三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加快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城市大数据平台,整合城市各类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城市服务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能力与水平。
[网络编辑:毛龙]